【资料图】
关于“妄议”,百度上的解释是指:胡乱的、逾越常规的议论。
这里,“逾越常规”是对“胡乱”作进一步解释,比“胡乱”更具体。但汉语向来是模糊的,很多词都存在着很大的弹性。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什么是““逾越常规”呢?那么,解释的空间依然很大。
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一般的妄议,有其特定的所指对象和特定的内涵。主要是指党员干部不按照法定程序和渠道,对党的方针政策妄加议论和批评。
显然,仔细琢磨上面这句话的潜台词,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党员干部按照法定程序和渠道对党的大政方针表达不同看法和意见,不属于“妄议”,只有不按照法定程序和渠道表达不同看法和意见的,才叫“妄议”。
2. 对人民群众,不能轻易扣上“妄议”的帽子。也就是说,人民群众不属于“党员干部”,他们通过正常的线下和线上网络渠道表达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不同看法,只要出发点是善意的,希望执政党和国家好,就不能轻易扣上“妄议”的帽子。
比如,有人质疑当今国家的某些法律条文,由于片面学习西方,导致不符合本民族的传统,或由于表述过于主观模糊而容易扩大边界,典型的如“寻衅滋事”。这些我想都是学术问题,只要人家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完善国家的法律建设,摆事实讲道理,就应该允许人家表达看法,不应以“妄议”之名进行打压。
再比如最近,有人对人民网“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甜”的言论表达不满,就更谈不上妄议了。现实中我们看到:社会两极分化还很严重,尤其是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与很多官员的生活更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并非“好好干”就能保证“日子越来越甜”。因此,对于这种质疑,更不能扣上“妄议”的帽子。
总之,请谨慎使用“妄议”一词,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扣上“妄议”的帽子!